当前位置:首页 > 警务资讯 > 警营风采

舒城公安脱贫攻坚印记

发布时间:2021-02-25 17:17 新闻来源:省公安厅 点击率: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从舒城出发,顺着公路一路向西行驶70多公里到了舒城县晓天镇,从晓天镇再出发,沿着一条约5米宽的蜿蜒山区公路行驶近20公里,一片片错落有致的小院落呈现在眼前,炊烟袅袅,山间雾气像一条洁白的哈达缠绕。舒城县舒兴村,这座位于大别山典型的偏远山区村庄,正在用自身的变化诉说着几年来舒城公安帮助脱贫致富的背后故事……


把警服穿在心里

2017年4月13日,时任舒城县公安局治安管理三大队副大队长杨克俭受领了一项新任务:担任县公安局驻舒兴村扶贫工作队长。那一年,他59岁。

差一年就可颐养天年的他,随着组织的一声号令,带领张广宝、赵彬两名青年民警,毅然赶赴扶贫村,从此,踏上了一条光荣而又艰巨的脱贫攻坚之路。

作为“外来客”,杨克俭深知只有“下得去”“接地气”,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在舒兴村干部安排下,杨克俭住了下来。在部队转业时留下半新的解放鞋,成了他了村情、解民意、论举措、出实招的贴心“伴侣”。

“我们过来是扶贫的,重点在扶志、扶技、扶业上下功夫。与群众交流是一门艺术,若穿着警服,就像隔了一层皮,听不到许多心里话。我们脱下警服,把它们穿在心里。”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杨克俭、张广宝、赵彬三名扶贫民警在平日,脱下警服,换上和村民没有分别的常服,真正把自己当成舒兴村百姓中的一员。

“刚开始,一些农户不是很了解政策,以为这是走过场,不说心里话。但只要心诚多去几趟,他们和我们熟悉了,话匣子打开了。”杨克俭等三人就是这样敲开脱困户姚祖友的心扉,前后出入不下三趟后,他总算开了口。

姚祖友因为患重病,巨大的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在了解情况后,杨克俭鼓励他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细心宣传政策后,为减轻其家庭负担,为其家和家人安排了光伏项目和公益岗,在政策和帮扶措施上尽量向他家倾斜和支持。杨克俭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着姚家人,如今笑容又重现姚祖友脸上。   

“把警服穿在心里。”一句充满诗意的语言,简单而直白,无过多修饰,浓缩的是这几年来艰辛的脱贫攻坚脚步。他们早把自己当成“山里人”,解民之忧、帮民所需、服务为民,处处彰显公安本色。


石榴花开幸福来

“张警官,请你吃石榴。这是我们家门口的石榴树结得果,奶奶说,多亏了你们,让我们生活和这石榴一样甜。”2020年9月26日,正当张广宝在村里走访村民时,碰到了小娟,乖巧懂事的小女孩悄悄溜回家从石榴树上摘下一颗石榴递过来,然后笑嘻嘻地离开了。

看着小娟的背影,张广宝眼前浮现出初见其的情景。黑洞洞的房屋家徒四壁,扶贫政策日历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公告牌,成为小娟家墙上唯一的挂件,本是花季的少女,却因为家庭贫困黯然失色。

原来,小娟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后来改嫁,其跟着大伯、爷爷、奶奶生活,日子过得格外艰辛。看着沉默寡言的小娟,扶贫队的三人决定一起帮助她家。

通过村委会顶力支持,没过多久,大伯被安排到“护林防火员”公益岗位,并指导小娟一家购入两头小猪仔和鸡饲养,帮助其茶园地面全面修整。不仅如此,扶贫队还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为小娟家办理了小额免息贷款,一年近3000元。

因小娟上的中学离家较远,70多岁奶奶在学校附近租了间便宜的小平房,每天照料着她的日常。大伯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作,爷爷喂猪、务农,日子虽然平常,但过得有声有色。

看到小娟回家时与家人团聚笑逐颜开的表情,张广宝格外开心,拿着石榴舍不得吃,放回了住处。没想到过了二天,石榴突然“张”开了嘴,就像一张美丽的笑容,灿若花。

现如今,在杨克俭等三人和镇村干部共同努力下,舒兴村硬化道路7公里、安装20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一座25千瓦光伏发电站和50亩葛根基地、帮助16户脱困户实现增收2000元、带动脱困户9人实现增收6000元,村集体收入从零到有,2017年村集体收入为9万元,2018年11万,2019年达到14万……目睹村情村貌的日益改变,而本已到退休年龄的杨克俭却依然坚持扶贫一线,“舒兴村啥时全部致富胜利了,我就退休。”


欢迎关注"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客户端 、安徽公安厅官方微信"警方"